您的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动态 > 详细内容新闻动态

密闭舱室作业操作注意通风

作者:HONOR 日期:2011-12-5 浏览: 信息来源:www.hnco2.com

     “在施放过二氧化碳或使用干冰的场所,应作警示标识,禁止人员进入。”为什么要作以上规定?因为在正常空气中氧气含量达21%,当氧气含量低于18%时氧气报警仪就报警,氧气低于15%时对人体有致命的影响,当氧气低于8.5%时便是极限,进入这种环境会产生触电式窒息死亡。
       根据港方调查核实,铲车工人冒险进入挂有“封闭舱室,非请勿入”的警示牌的舱梯是以上事故的主要原因。密闭舱室作业操作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?密闭舱室作业操作规程要求:“要充分连续地通风、(测爆)、测氧、系救生绳、戴氧气式防毒面具、使用低压防爆灯具,并有专人监护协助,防止缺氧窒息事故的发生”。
      今年7月,某轮靠在黄埔港新沙码头卸煤时,一名港方铲车工人从4号货舱梯道进入货舱,因缺氧而晕倒在梯道里,大副和一名实习生急忙戴着氧气面具下去救人。大副把氧气面具给了铲车工人戴,慌乱中两副氧气面具中的氧气都漏掉了,3个人都因缺氧晕倒。轮机长等船员迅速将3人救出,避免了一次重大事故。
      案例一:某轮从国外装散装小麦,经印度洋遇大风浪,进入马六甲海峡,大副下班后在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下货舱检查有无漏水,因缺氧窒息死亡。案例二:某轮从天津装1万多吨包装玉米在黄埔港卸货,值班水手在甲板上发现第一货舱内倒下了7名装卸工人,于是大喊救命。正在用餐的船员冲出甲板跑到舱口,船长即判断是缺氧,命令水手长戴防毒面具下货舱,将7名工人用网兜吊上甲板,一边急救一边送港湾医院,其中5人经抢救无效死亡。经调查确定,事故的主因是玉米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,工人下舱卸货前没有对货舱进行充分通风、测氧等措施。案例三:某油船卸完汽油后货舱阀门坏了,航行中洗舱后没经测爆测氧和通风便派2名船员下去修理阀门,结果2人窒息死亡。其原因是阀从油管中间拆出后,存留在管子中的汽油蒸发并弥漫开来,造成油舱缺氧。
       事故教训告诫我们:密闭舱室作业一定要采取防范措施,确保人身安全。


本文网址:http://www.hnco2.com/News/32.html

推荐产品

干冰米 干冰制造机 舞台干冰机 干冰清洗机 干冰储存箱 干冰保温箱 干冰袋 柱状干冰 块状干冰 航空专用食品干冰运输箱 干冰颗粒

联系我们更多>>